中企投资新趋势:雇美国研发中心搞专利

2015年06月30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中企投资新趋势:雇美国研发中心搞专利

  阎彦 何一丁

  随着中国企业对美国实验室的投资一浪高过一浪,这股收藏专利的洪流或许会使中国借助美国的科研成果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创新引擎。

  十年前,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研究中心尚且无人问津,而现在,汤姆森·路透的全球知识产权数据库报告显示,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正在大量聘用美国研究人员研发新专利,研发领域涵盖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

  中国企业对美研发投资骤增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急剧增长已成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核心话题。目前,中美双方正在商讨一项双边投资协议,以加强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合作关系。

  但即使是在尚未达成协议之前,中国企业已经对美国的科研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本,收购资产、专利也是不甘人后。路透资料显示,尽管中国企业对于美国的投资还处于入门阶段,也尚未触及到科技的最前沿,但中国渴望成为先进经济体的雄心已可见一斑。

  “我们已经建立了滩头阵地!”中国制药公司人福医药集团领军对美投资业务的相关人员宣称。该公司为其位于美国新泽西的子公司注入了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并招募了大量美国研究人员。

  不过,考虑到两国的经济规模,目前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直接资本仍然规模较小。相比于美国每年生产的大量专利,中国在美国研发的成果也仍有较大空间。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美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到所有来源国总投资量的1%多,对中国的大部分投资来自于亚洲国家。

  中国在对美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存量占比则更小。但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急速增长,这也促使中国企业对于发达的经济领域注入了更多资金。“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转变。”负责维护纽约咨询公司RhodimGroup指出,“中国希望从国内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体转型为消费、科技、服务联动的新发展模式。”

  根据RhodiumGroup的数据,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额在2000~2009年之间由几千万美元的量级增加至几亿美元。2013年,该数据为143亿美元,2014年则是119亿美元。

  从总量上看,中国与美国的传统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相比仍有距离。在过去的一年中,德国公司使用美国科研人员研发了1416项新专利。但中国企业利用美国技术人员研发的专利正迅速增多。例如,华为公司在使用美国的光纤技术专利之后,开发了101项新专利。

  美对中资疑虑焦点:

  国土安全问题

  在中美S&ED上,中国方面的关切之一,就是中国企业因美国安全审查而受到排挤的问题。作为领先世界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在美国拥有6个研发中心,但在美国电信市场的份额却微乎其微。美国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使得华为的在美发展计划备受阻挠。

  大部分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始于对美国既有公司的收购。例如,汽车零件生产商万向钱潮在去年的破产拍卖会上收购了加里福尼亚电动车生产商FiskerAutomotive以及其专利。在“绿地投资”领域,过去3年中,中国企业总计投资了30亿美元在美国新设公司。

  为了吸引来自中国的资本,美国各州政府成立了新的办公室相互竞争——在中美投资协议下,资本流动将会更加便利。官员会对这些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并将他们介绍给有潜力的当地合作伙伴、律师和会计师。但由于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安全顾虑尚存,州政府官员也很清楚有些领域是不可接触的。相比于其他国家,华盛顿对中国资本的安全问题更加看重。

  “和中国合作,航天和国防我们是不会碰的。”马里兰州负责吸引亚洲投资的布莱德利(BradleyGillenwater)指出,“不过,生物技术会是门大生意!”

文章关键词: 产业经济官员知识产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百名激进分子辱骂内地游客(图)
  • 体育恒大1400万欧签保利尼奥 韦德跳出合同
  • 娱乐独家-许晴首谈负面:说话欠妥都是真心话
  • 财经养老金投资办法公言 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 科技解读大连创业圈:孤独与寂寞并存
  • 博客李开复:我生病面临死亡的心路历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家长为孩子上名校通宵排队30小时 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刘纪鹏:国家队今天跑步进场
  • 易宪容:政府要采取救股市政策
  • 徐斌:证监会这次是真软了
  • 叶荣添:现在可以放心的进场抄底了
  • 洪榕:这轮股市重挫的真实原因
  • 刘胜军:朱镕基如何面对股市泡沫
  • 慕容小散:股市余震再强也是余震
  • 杨德龙:下半年市场风格将转向蓝筹股
  • 叶檀:降准降息是为摸底杠杆然后救命
  • 董少鹏:靠改革牛打造中国股市新生态